栏目编辑:
捷子
1、远远看你
2、赠捷子
3、美丽人生--书
3、美丽人生--书
作者:依(ill_ill)
大约快三岁的时候,爸爸让我看第一本书,居然不是儿歌,而是一本厚厚的《唐诗三百首》,然后我看的是《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七岁的时候爸爸让我看《西游记》。
我始终不知道爸爸为什么要这么安排我读书的顺序,我记得那本唐诗让我撕了一页叠飞机,其实那种老式的黄纸叠出来飞机根本不能飞远,但是我很想破坏整本书的完整。
印象中,家里没有书橱,但是爸爸妈妈的大床下,用藤箱装了大约几千本书,在小学4年纪以前,我读完了所有床下的书,包括爸爸不让我看的三言两拍。自从我问爸爸什么是云雨而被妈妈痛骂一顿后,我再也不敢让父母准确地知道我究竟读过多少书。
四岁时我开始写字,除了每天的日记,我写很多乱七八糟的念头,有一篇日记被爸爸寄出去了,所以上小学时,我竟有了一本属于我的书。是本《小学生作文选》,里面收录了我的那篇日记,写的是金鱼。我清楚地记得写那篇日记的情形,因为玩的忘记了时间,我在妈妈回到家后还逗留在后马路的沙堆上挖地道。愤怒的妈妈举起尺子,这是她用的比较多的刑具,小小的我急中生智,和妈妈说,我是在等待灵感。妈妈的表情让我明白我用的词汇有多牛,没让妈妈细想,我和她说,我的灵感其实已经等来了。于是我写了那篇有关金鱼的日记。当时写完,只是庆幸妈妈的尺子终于没落下来,无心插柳,却成了妈妈很长时间的骄傲,我记得她无数次对她的朋友说,我女儿写这文章的时候,还没上学。
爸爸喜欢中国古典文学,妈妈则喜欢世界名著,我受爸爸的影响比较多一点,上初中后,我开始去看《资治通鉴》,还给当时的市长写了封很幼稚的信,建议他如何治理杭州。有一本杂志对我的影响非常大,那时叫《读者文摘》,现在叫《读者》,我几乎每本都看。表弟本来是个到任何学校读书都会被劝退的孩子,姨妈头疼得要命,把他送到我家,希望可以向我这个成绩一向优秀的姐姐学习。那时候的我,看书是最大的快乐,每天下课,就是躲在屋子里看书,我对表弟能做的,也就是逼他和我一起看书。表弟勉强看完一本《读者》后,开始主动要第二本。到我初中毕业后,他买《读者》的速度已经比我快,从他开始学会看书后,再没被什么学校劝退过。现在表弟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东京早稻田大学。14岁时,小舅舅送给我一生最好的礼物,是一套非常陈旧的康熙字典,封面都已经脱落了,里面有很多页也模糊不清,是商务书局最早的一版,也是舅舅保存了很多年的宝贝。我不记得舅舅给我的时候说了些什么,总之是对我的希望,很可惜,这套字典后来在几次搬家中遗失了,很让我愧对舅舅。
86年下半年,我看了第一本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这本书我直到工作后才完整地读完,因为连续借了三次,都被妈妈发现后烧了,让我在同学那里很不好意思。高考时我每天晚上看《笑傲江湖》,那时我住在阁楼上,妈妈还有一阵子很为我不知时间的复习而生气,经常拉了电灯开关。看到桃谷六仙,我总忍不住笑,妈妈渐渐有了怀疑,常偷偷走到楼下,突然从竹梯上冒出头来。好在金庸教我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我总是能及时把书藏到被子下。
儒勒凡尔纳是我最喜欢的小说家,在厦门那几年,有段时间我想放弃坚持了几十年的写作习惯,正慢慢开始接触社会的我突然怀疑书给我的指引是否正确。陈立给我寄来一套《神秘岛》,在扉页上写:你有世界上一流的文笔,假如你不再写,我烧了我家所有的书。我知道即使我再也不写一个字,陈立也不会烧书,但是陈立在我心里,一直是神仙一样的老师,他说我有一流的文笔,我一定会相信。看完《神秘岛》,我坚持每天写一些字,记录我瞬间的感受,其实人在任何环境下,只要有希望,就一定能找到快乐,一定能找到生机。回到杭州后,妈妈给我几个纸箱,她竟保存了从小到大的所有文字和成绩单,我好容易才没哭出来。十五年里,我最大的成就是终于说服妈妈去看金庸的书,看金庸的书,少年时看的是情节,到青年时,看的就是怎么做人了。
现在我看书越来越少,《读者》还是每期都看,其他的,很难再耐下心来,习惯了用网络取代报纸后,我正习惯用网络取代书本。今年去重庆,买了两本书,没等我看完,就回来了,后来再没看过。去北京又买了两本书,结果在朋友那里发现了整套的《射雕英雄传》,于是买去的书一个字没看,又拿了回来。或许网络和书的差异在于网络有适应每个人需要的精彩,而书,要一页一页翻下去,才知道隽永,才知道是不是适合自己。
生命如书,靠近终结的时候,我们才在刹那间明白。
返回页首
|
上一页面
| 下一页面
联众简介
|
联系方法
|
投稿专区
|
广告服务
北京联众电脑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1997-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