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上收费之风渐成气候。2月8日,21CN决定正式对其电子邮箱中的“个人商务邮箱”部分进行计费,每月20元。而在年初,163.net随其东家TOM.com来京做汇报的时候,163.net年轻的总经理面对京城数十家媒体大谈其收费邮箱计划,按照他的说法,163.net将在今年年中借TOM.com开发的语音邮件服务等系统推出之机,提供功能更强大的收费邮箱。消息人士说,时间可能在今年4月。 而微软收购Hotmail后,一举拥有6700万个用户后,微软宣布推出电子邮件服务“MSNHotmail”的中文版,据说目前它已经拥有大约100万用户。 另外,雅虎的电子信箱早在1998年就开始在亚洲提供本地化的免费电子邮件服务了,仅仅在香港,Yahoo!Mail就拥有112万注册用户。 看来,邮箱收费已不可避免。但是眼下不光是邮箱在收费,像在今年春节,无论你登录到搜狐、新浪还是263的手机短消息发送中心,都会发现每发送一则手机短消息,均要收费0.1至0.2元。 另外,去年6月,游戏网站联众也在保持原有免费服务区的同时,推出了游戏增值服务项目“联众俱乐部”,俱乐部会员每年收费120元,会员可以享有一个环境更好的专区。OICQ的缔造者深圳腾讯公司也在去年底传出类似做法,OICQ会员在享有腾讯提供的一切免费服务的同时,可拥有速度更快、服务更稳、功能更全、优惠更多的增值服务。 诚然,收取一定的费用对于网站来说,是向其赢利模式逐步靠近的一个有效途径。但是互联网是自由、开放的,正是它的这个特点才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它的怀抱。我国互联网的发展正规说起来不过是区区二三年的时间,2250万网民中绝大部分是自由网民,他们不希望今后在上网的时候,一点击自己感兴趣的目标时,就会出现一个请输入你的信用卡号的提示,那样的话岂不是严重打击了他们的上网热情。 虽然,不管已实行收费还是想收没收的网站都一致声称将来网站服务的主体仍是免费的(对基本功能服务来说),只有增值服务部分才会收费。但是,百姓网民不相信。因为一旦收费网站尝到了收费的甜头,它们一定会致力于收费部分(增值服务部分)的建设,而对于自由、开放的另一部分会慢慢远之,或者技术该升级却不给升级,或者减少工作人员,或者…… 俗话说:长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确,对于我国2250万网民中的一部分人来说,每天上网已成为必须的工作。经常在网上冲浪,难免会遇到向你收费的要求。我想,他们其中的一部分人肯定会极不情愿而又无奈地交纳那份一下子可能会套住你一辈子的钱,因为网站老板们知道“一日上网,一生网上”的新训。 专家预测,2001年我国的网民有可能达到4000万。在这里,先劝劝那些想收费的网站,别老想着收费的事。现在,我国的互联网市场还很不成熟,市场还需要培育,不要把那些拿着鼠标战战兢兢拨号上网的人一下子吓得不敢回头,要知道,这些人你要是再想往回拉可不是那么容易。(摘自:晨报网/实习记者:李健 2001年2月12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