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商情报:收费、免费总关情  (11/21/00 11:18:00 AM)
我们整天挂在嘴上的网络更离不开服务。要上网如没有ICP(网络内容提供商)们的网络内容提供,那就等于一纸空“看”,只是,大多数用户很少有这方面的明确意识——我们在上网的同时,就是在接受一种ICP们提供的免费服务;而我们的上网费是交给ISP(互联网接入提供商)们的。毕竟,网络服务有区别于PC机及软件的销售服务,前者,更多时候是处于一种潜移默化的状态中,用户基本上是以免费的形式来接受网络服务,这就更淡化了“服务与被服务的”概念。
所以,这个时候着笔来涉及网络上的有偿服务,便会让一些读者有唐突的感觉。但是,有一点要看到,就像网络不知不觉进入我们的生活一样,网络的有偿服务也是在用户还没有太强的意识的情况下产生和应用。(注:这里的有偿服务是针对于个人用户为主)

免费:拿什么理由来收费?
提及网络的有偿服务,东方热线的章先生便侃侃而谈他们的广告链接、域名注册、虚拟主机、主页制作……在他们眼里,有偿服务的对象便是一些行业用户,网络的有偿服务便是通过企业上网来实现。“那么,有没有针对个人用户的?”“个人用户?”不仅仅是章先生,连他周围的同事都有些惊讶。“怎么能向个人用户收费?你想想如果你收费了,用户完全有理由不上你的网,你少了用户对你有什么好处?”
章先生的这番话有一定道理。就拓宽市场而言,网络和一般媒体没有什么区别。我们常会看到某份报纸增加版面,但没有因此而增加报价,其中很大的原因便在于——怕失去读者或不能扩大读者群。“所以,你有什么理由让一个网络要求用户来有偿接受信息呢?”章先生又说。
浙江省数据通信局蒋主任告诉记者,早在96年,就想在系统中加个计费器,“但最终我们放弃了这个计划。网络刚起步,这个时候就向用户收费,会阻碍网络的发展。”
四年过去了,网络也得以了发展,但我们很少看到有偿服务欣欣然上台来。
说到底,媒体本身(也包括一般媒体)的“大同性”限制了有偿的网络服务。“东边日出西边雨”,你这边收费,我就跑到另一家去,一样有内容可看。记者曾问一位姓郑的小姐,“如果网上下载歌曲要收费,你还会不会再去听?”“那我就去听CD了。”(看看,网络并不是人们唯一的选择)
收费:我自有我的理由
(一)
“不过有一种情况,可以让你有收费的资格。那就是你所提供的内容是仅此你一家的”章先生的这句话要设有一个前提,这样的内容得有一定的需求市场。即便多有个性化的内容,如果没有某种实用性或者娱乐性的色彩,就有可能遭到曲高和寡的结局。
一旦网站俱备了这样一个前提,便能使有偿服务成为一种可能。联众世界在今年6月18日成为国内游戏网中“第一个吃螃蟹的”的收费网站。为何敢吃这样的螃解?联众的回答是“我们更应关注的是网站真正的赢利模式。”他们觉得只有赢利的网站,才会吸引用户的“眼球”,而最终只有收费网站才能够更可以让这个“眼球”长期停留下来,因为收费网站更有能力去提供各类个性化服务。
我们可以把联众的这种回答概括成这样一个意思,用赢利得来的钱来养护自己的网站,以提供更好的服务,以吸引更多的用户。所以,关键是在“赢利”,而对于联众来讲,收费便成了赢利的一个比较好的途径。而联众也有条件这样去做,因为它是一家娱乐性的专业网站,玩家如云的市场便为联众实行收费服务提供了很好的空间。同样证券类网站也是如此,只要网站能够提供让股民足以引起兴趣的内容,而这样的内容不存在普遍性,那么就为有偿服务的实现奠定了基础。同样也不例外包括类同的其它网站。
所以,一棍子把实施有偿网络服务的可能性打到死胡同的作法是极端的。
(二)
不仅仅是有特色的网站或网站栏目陆续实行着有偿服务,连用户最常接触的网络服务——收发电子邮件如今也向“有偿”迈进。首都在线就在国内率先公布收费信箱。但据首都在线的李小姐称,其实收费信箱在我们设立电子信箱的同时就有了,只不过现在公布于众而已。据悉,“收费邮箱服务的服务对象主要针对于商务用户,由于他们更关注核心业务的顺利进行,因而需要更安全、稳定、快速、容量更大,具有身份认证功能的邮件服务。而收费邮箱恰好能防止垃圾邮件、邮件丢失和黑客攻击,同时基于20M的容量”。从这些介绍来看,收费信箱的对象还是集中在企业用户中,一般的个人用户很少会使用收费信箱(显然,有大材小用之嫌)。
所以,至今看来,有偿服务只针对于有着特殊需求,有着特别受好的个人(企业)用户。而绝大多数的综合性网站就没有足够的条件来实行有偿服务。当然,如果从赢利模式来讲,综合性网站也不会把收费当作利润的主要来源,就像一份报纸不会把报纸本身的销售额看成利润产生的一个突破口。
(三)
有人说,实行网络的有偿服务也只是个时间问题,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用户的不断增多,网站不会再为访问量操心时,网络的有偿服务便会从现在的凤毛麟角变化成遍地开花。就这一点,不少人觉得这更适合那些有着特定条件的网站,至于综合性网站(以及没有太强实用性的专业网络),除非最后只剩下几个“精华”,并且能够提供同样是“精华”的内容,这样的网站才有实施有偿服务的可能性。
那么,用户是否有必要(或能够)接受有偿服务?这里就存在两种情况,一方面,不少用户比较满足现在的网站内容,目前还无需通过有偿服务来接受更新更完善的信息;另一方面,用户会提出质疑:实行有偿服务后,是否真会满足自身对网络不断“挖取”的需求?我想:最好的方式是让有偿与无偿共存,用户各取所需,网站各扬所长,谁也别难为谁。(摘自:电脑商情报 浙江新闻 第45期22版/ 作者: 秦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