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周刊:合力浇灌“网络文化”  (11/6/00 3:32:00 PM)
                 联手共推网络“文化社区”
  网络从诞生开始似乎就是属于大众的,而其平民化的方式也带来了快餐式的网上文化,难怪有人发出诸如“网上无文化”之类的感叹。而文化网站的建设进化论从数量还是影响面上,也并没有达到其它类型网站那样的声势与效果,从而也成为网络文化、网络文化社区带来了一些“曲高和寡”的味道。
   10月下旬,文化部所属网站中华文化信息网中公网联众公司的合作也许将给文化网站的建设注入一股新的活力。这一次,来自官方的网站将与商业网站进行一次新的尝试,双方将共同出资成立一个新公司来进行“中华文化社区网”的建设。
   “中华文化社区网”将定位于对网上文化生活的正确引导,发掘中国文化的庞大资源,开发出一片健康丰富的网上文化社区和文化广场。新网站将服从文化部的统一规则,而由中公网提供资金与技术的支持。这种新的合作模式对于互联网企业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思路,那就是官方力量与民间资本的融合。互联网的资源共享与资源开发的特征在合作中得到了更好的体现,而对民营网站来说,则能够通过更多、更广泛地参与政府网站的建设,寻求政府“庇护”,拓展网络业务新的市场空间。
          
                  官方:寻找资金
  网络渴望合作,这种合作可能多种多样,但核心却只有一个,那就是利用更多的资源、寻求更小的成本。对于此次的合作,文化部原部长、中华文化信息董事长徐文伯认为:“开发建设文化网站,仅靠政府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与网络技术和经营头脑结合。调动商业网站参与,共同完成政府网站的规划建设是一个很好的模式”。
   首先成熟的商业网站所拥有的技术力量、管理资源与资金实力将使新网站的运作更有保障。联众世界CEO钱中华认为,新网站在建设初期的投入并不会很大,因为“联众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有的技术力量和人力资源,只需进行新的内容建设而不必担心基础设施的重新投入,因此可以以较小的成本进行文化社区网站的建设。”
   另一方面,商业运作的方式将会给政府网站带来更多的活力。众所周知,许多政府网站由于缺乏商业运作,一直给人以呆板的官方印象,网站更新速度慢、信息不畅早已成为政府网站的通病,而商业网站则要更具活力。中公网、联众也同样符合文化部在选择合作伙伴时所提出的“有特色”网站的要求,尤其是联众,它的用户群和网站凝聚力都将为新网站的建设提供更多的经验。
           
                   民间:背靠大树
   中公网旗下的联众世界历来以独具民族化的休闲游戏为主打,它不仅拥有多达430万的注册会员,而且每天为中国电信运营商创造60万小时以上的增值业务。作为一个成熟的商业网站,中公网、联众以及更多的民营企业最缺乏的可能不是资金、不是用户数、也不是名气,而是一个好的政策环境和官方的参与背景。尤其对比较敏感的游戏社区的建设来说更是如此。通过与官方合作寻找一个能够合理“规避风险”或者说更有益网站规范服务的角度,也许是一个不错的思路。
   对于记者提出的联众公司与中华文化信息网的合作是否在很大程度上出于上市前的网站形象等方面的考虑时,联众公司CEO钱中华先生“可以这么说”的回答也说明了这一点。在他看来,能够有机会与官方合作,共同建设文化网站,对联众来说也是一个好机会。尤其现在处于上市前的酝酿时期,与政府网站的合作无疑会使网站的对外形象与定位都得到一个新的提升。以并不多的资金和技术投入来为网站的发展寻找一个“靠山”,以此增强企业的发展后劲,赢得网络业务空间的新延伸,对联众来说,这是一笔比较合算的“买卖”。
   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互联网所倡导的平等合作的理念已经渗透到了网络的各个领域,而且还将更多地延伸开来。这种官、民结合的新模式的尝试,为网络时代的思维打开了另一扇门。(摘自:《互联网周刊》第43期本刊记者: 李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