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游”少年劫游戏机室“游戏”人生 (2007-12-19)
常州市戚墅堰区人民检察院近日办理了一起抢劫游戏机室的案件。当办案人员对案件进行审查的时候,发现此案犯罪嫌疑人之一王小羽(化名)的供述疑点重重,通过案情的进一步深入,此案竟牵扯出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
“非常”身份 疑云密布]
王小羽,1986年出生,今年刚满21周岁。在看守所里,剃了平头的他,看上去不同于一般的成年犯罪嫌疑人,浓浓的眉毛,棱角分明的轮廓,眉宇间掩藏着些许稚气。他自称具有本科学历,成材之路颇不寻常:未读过小学,直接进入中学,由于成绩出色,仅用了四年时间就修满了初、高中课程,并顺利通过高考,进入某知名医学院读医药营销专业,现在一家私营企业工作。
审讯过程中,王小羽一再强调自己是医学院的本科毕业生,并称其父母是南京军区的高官,还有一个哥哥在驻美大使馆工作,从小就接受过良好的家庭教养……虽然王小羽在讯问过程中思维清晰,态度从容,但他所描绘的学历和家庭背景还是让经验丰富的办案人员感到疑云密布。
在一般的刑事案件中高学历者犯罪比较少见,具有王小羽这样成长经历的犯罪嫌疑人更是少见。如果这个犯罪嫌疑人交代的都是事实,那这个人必定是天资聪颖的神童,既然他有这么好的天资,大学毕业为什么没有物尽其用,却从事与医学毫无瓜葛的工作?如果他真是一位大学生,为何实施涉嫌犯罪的行为?
谎话连篇 扑朔迷离
检察官不动声色,继续对他进行讯问。王小羽自称,他所谓的“神童大学生”是通过父母出钱买进学校的,这点与在侦查阶段交代的统招进大学自相矛盾;并且他一会说自己是大学肄业没有文凭,一会又说退学后花钱买到了大学文凭等等。如此难以自圆其说的谎言被检察官当场拆穿后,他反而怒目相视,作出一副怒不可遏的样子,态度蛮横,语气生硬。
检察官讯问他为什么要抢游戏机室的时候,他装出一副很无辜的样子,原来他并不认为自己的行为是抢劫,而是江湖中“黑吃黑”的交易。他见这个游戏机室生意很好,有意想把这个店盘下来,在他看来,这个游戏室的幕后一定有黑社会的老大“罩”着,而自己作为“江湖”中人,就该用以暴制暴“黑吃黑”的方法进行交易。虽然他对自己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可是对抢劫动机、细节的供述却如此离奇,令人难以相信。
事后,检察官通过对王小羽户籍的调查,发现他原来是苏北农村出身,父母也是本分在家务农的农民,与之前高官家庭、神童大学生等说法大相径庭。
玩物丧志 迷失自我
为什么王小羽这么爱臆想,检察官从他身边的朋友处了解到:原来王小羽平时酷爱上网,最喜欢打网络游戏,在网吧里经常一打一夜,甚至连班都不上。从案发到被抓获的8天中,他没有回过一次工厂,每天都是辗转于常州市区和近郊的各个网吧之间。最终,警方通过他的QQ号,在市中心某网吧将他捉拿归案。
整天沉溺于网络游戏的他,已经分不清什么是现实社会什么是虚拟世界。在他看来,社会就像网络游戏一样充满了血腥和暴力,生活如同网络游戏一般简单而刺激。在别的少年还在为理想奋斗的时候,他却在自己臆想的空间里为所欲为,编织了一个又一个的“梦境”,并把自己的美好年华堕落在“江湖”的快意恩仇中。
发人深省
案子办完后,检察官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并不是案情的暴力让人震撼,而是虚拟网络对一个年轻人侵入骨髓的控制令人扼腕。抢劫属于严重的暴力犯罪,量刑起点为有期徒刑三年,这对一个年轻人今后人生的影响将是惨痛而深刻的。
通过这个案件,检察官们呼吁社会上所有的青少年不要沉溺于网络和网络游戏,以理性的态度来对待网络,科学使用网络,做网络的主人而不是网络的奴仆。同时,检察官提倡社会相关职能部门增强规范青少年网络使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防微杜渐的方式尽量让青少年远离不良网络,以正面的方式积极引导青少年合理使用网络,以严厉打击的方式使无良网吧没有生存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