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家长都抱怨没有比赛机会 中国暂时不会有刘昌赫  (2007-09-03)

  分析:中国为什么没有刘昌赫
  
  采访“老桂道场”,几乎所有的家长都抱怨等级分的问题,认为孩子等级分不够前48名,很多比赛不能参加,因为比赛少,锻炼机会少,所以难以出头。
  
  而采访同龄的成名棋手,如陈耀烨等人家长时,却没有一家抱怨,相反,都是夸目前中国围棋环境对年轻人成长很有利。
  
  同样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会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理解,结论自然差距很大。应该说,目前中国围棋实行的等级分制度,搞得还不错,还引来韩国人效仿。为什么同样的环境中,有的人能打出来,有的人却不行,归根结底,实力是内因,而环境只是外因。
  
  留意陈耀烨、朴文尧和周睿羊等这些出头小豹的成长轨迹,他们的等级分实际上涨得很快,从200余名打到前几十名,并不需要很长时间。等级分制度的根本就是激励年轻棋手进步,他们经常输了只掉2、3分,赢了可以拿到6、7分,某种程度上讲,等级分对年轻人的保护超过老同志。
  
  家长们同样抱怨的另一个问题是网络比赛,她们认为比赛不够公正性。网络选拔是中国围棋的创造,因为没有足够的财力和物力,不能让天南海北的棋手实现面对面的选拔,只能通过网络的形式。现实如此,抱怨也没有意义,如果不参加网络选拔,排名靠后的棋手更没有机会。
  
  在韩国,每年有6个男孩定段名额,中国有18名,韩国定段的残酷超过中国,但一旦定段成功,所有的比赛都可以参加。韩国的比赛环境确实相对要好一些,至少有能力将棋手们都召到一起选拔。
  
  6个世界冠军头衔得主刘昌赫,18岁才在韩国定段成功,之前是著名的业余棋手,如果哪个孩子18岁才在中国定段成功,可能他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老师愿意收留他,18岁才走职业,他面前所具有的机会可能不足以让他成名。
  
  围棋是个人色彩极浓的项目,刘昌赫永远只是个例,加上中国现实如此,所以,中国暂时不会有刘昌赫。



作者:郭婷婷    转载于:北京青年报
 
 
   
 
进入论坛